隨著科技的發展,用于制造人工關節的材料從早期易磨損的不銹鋼發展到現在的高性能材料,這些采用高性能材料制造的人工關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產品的硬度、耐沖擊、耐磨性、高溫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重量和骨關節更接近,與人體有更好的相容性。不斷提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一步促進了人工關節的廣泛使用。
從國內市場占有率上看,由不完全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骨科醫生共實施了約20萬例人工關節置換術,其中外資公司的產品使用較多,目前,我國人工關節60%以上市場份額由進口產品占據。 相比國內產品,進口產品具有較高的功能性和有效性,但價格也較貴,其價格往往是國內同類產品的2~3倍。從臨床應用的角度看,部分進口產品是按歐美人的解剖和生理特點而設計的,在國內臨床應用中存在與患者骨骼不匹配的問題,這一定程度上對臨床治療的效果有影響。
2011年6月,由科技部批準的典型人體器官組織替代與修復用關鍵材料技術研發主體項目已立項,其內容包含研發鈦合金人工關節及創傷類材料關鍵技術及產品,意在設計、加工、表面改性及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以開發出經濟、實用、可靠且符合中國人生理特點的產品,使產品價格降低,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關節產業鏈。